English

农村人口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998-08-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教育界对教育与人口素质的研究较多,对教育与农村人口素质的研究也不鲜见,但从师范教育这一层面研究中国农村人口素质,确是一条较新的思路,一种较好的视角。

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多样,再加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各地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平衡,这就增加了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县以下的农村教育要为振兴当地的农村经济和繁荣社会文化生活服务,这就从根本上摆正了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纵观百年历史,师范教育在我国真正得到大幅度的发展,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间,是师范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西江大学和飞等同志承担了世界银行师范教育发展项目“师范教育与中国农村人口素质研究”的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的主要成果和最终成果,这本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师范教育与中国农村人口素质教育》,具备以下3个特点:

1.立论的新颖性。把农村发展与人口素质的表面矛盾深化为师范教育的诸多问题,然后从“普九”、“扫盲”、“农科教统筹”、“科教兴农”出发,对师范教育的办学面向、服务内容、质量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师范教育对农村人口素质的作用,构建了一系列师范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就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农村现代化对农村教师的质量要求、对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师范教育的发展定位、对师范教育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改革等内容进行了合理探讨。

2.立足现实问题开展研究。本书以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对中国农村人口数量和质量的矛盾,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和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技术培训中的质量效益问题,对师范教育的目标差异和服务误区等,进行了客观分析,并进行了国内的区域性比较和国际的经验探讨。正是因为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才对农村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提出了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要求;正是因为农村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落后、师资较差,才从根本上想到了师范教育的适应性改革;正是因为师范教育没有在广大农村发挥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经济方面的最佳作用和综合作用,才对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人才规格和服务内容进行新的设计和定位。

3.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本书是在大量实践性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调研形式包括问卷、访谈、座谈、资料检索、主题研讨、课题研究报告等。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文章,形成了本书一个鲜明的特点:有理论、有实践、有问题、有对策。所形成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典型性,因而对我国师范院校办学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